中国房地产市场“数字迷雾”廓清几许

2007-12-10 18:05    作者:杨凯   来源:  

  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声中依旧保持着炙人的热度。接近年尾,有媒体称北京、深圳等热点地区的房价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市场出现“拐点”。对于这样的利好消息,大多数购房者还是将信将疑。没有权威部门定期、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是一片看不透的“迷雾丛林”。

  “数字迷雾”

  近两年来,各地市场上显示的房价不断刷新,而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却使消费者陷入“数字迷雾”。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当年1月和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同质楼盘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8.4%和7.3%。同时,北京市建委和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之前两个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价同比上涨17.3%。

  不仅是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数字大相径庭,专家学者提供的数据也是千差万别。中国社科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当时全国商品房空置率已达到26%,“属于严重积压,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将对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则认为,商品房空置率不足1%,无需大惊小怪。

  时间来到2007年,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迷雾”也还是那片“迷雾”。今年4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称,2007年3月广州市一手房住宅均价出现大幅度回落,与上月相比,每平方米下跌近700元,回落9.1%。而同期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广州3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

  “迷雾”源于缺位与越位

  有房地产业内人士指出,不同政府部门给出的统计数字出现较大的差异,既令人费解,又不难解释。“主要是因为统计标准和方法不一致造成。统计部门的数据属于抽样统计,主要是按类别抽样房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房价涨跌;而房管局部门是按合同登记备案的总额和总面积来计算平均房价。”

  为了避免出现不同政府部门发布的数字“左右互搏”的尴尬局面,今年7月,北京市规定“各部门在发布房地产价格统计数据时,不能只单独发布一个数据,而是要注明房地产价格调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和口径。”

  但不久,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发现,北京市统计局取消了北京市的月度房价统计公布,取而代之的是按照环线统计出来的平均价格,让人无法了解北京市目前在售项目的平均价格究竟是多少。

  伴随着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不再出现具体的房价数字,众多的房地产中介适时地挺身而出,占据了这块领地。从事房地产中介多年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作为营利机构,房产中介在发布自己的房价报告时,或多或少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缺位和市场中介的越位共同造成了乱象丛生,迷雾重重的现实。

  何时拨云见日

  房地产评论人士顾海波认为:事实上,不少统计机构并非不知道统计口径、抽取样本的不科学会导致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但为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各自利益,人为的数据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这已成了当前楼市的重大隐患。

  他说,提供准确、全面、真实、透明的统计信息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和职责,是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内在要求。
  北京市统计局官员曾表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间缺乏协调机制,统计数据分割、数出多门,这些都影响到政府的宏观决策并易引起社会的误解。据了解,北京市正在建立全市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制度。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