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推进供暖改革还需政府再发力

2007-11-21 17:50    作者:杨凯   来源:  

在技术上,分户计量和计费的实施是没有太多障碍的,这一方法国外早已普及,而且国内有些城市的试点也很顺利,可为什么难以推进?

  又到冬季供暖时,“分户计量”和“分户计费”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众所周知,分户计量和计费最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最符合供暖收费的公平,可现实中,这么一个好制度却在许多地方备受冷遇。沈阳市的塞纳家园小区,是该市唯一的“热计量”试点项目,可热表安装至今将近4年了,“热计量”一直没有运行起来(据11月19日新华社)。北京市建委曾提出2005年前陆续改造已建成的集中供暖住宅小区,增设分户截门和计量管线,2010年将基本实现分户计量收费,但这一计划进展缓慢。

  应该说,在技术上,分户计量和计费的实施是没有太多障碍的,这一方法国外早已普及,而且国内有些城市的试点也很顺利,可为什么难以推进?

  综合分析,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倘若分户计量,居民用热将减少,供暖费也自然减少,但由于很多供热企业管理粗放,管网老化,热传输损耗严重,其随居民少用热而降低的成本也因此被消耗,导致最终减少收入,供暖企业缺乏改革动力;二是许多享受单位福利的人对分户计量不“感冒”,因为他们的供暖费单位实报实销,节约不节约与个人无关;此外,实行分户计量需要购买相关设备,消费者不太愿意承担这笔钱。

  可见,分户计量和计费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困境,最有能力和责任推动改革的企业方,对改革不积极,而消费者则分化为两大阵营,一部分想改革,没有话语主导权,另一部分则享受着单位福利,对改革无动于衷,结果形成了一面交着高额的暖气费,一面承受着巨大浪费的“双输”僵局。

  要打破这一僵局,惟有政府进一步推进供暖体制改革。例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管是供热企业技术改造,还是老化供暖管线改造以及集中供暖小区的改造,这些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很快,以及供暖费的拖欠,供暖企业现在大多处境困难,基本没有额外的资金,必须依赖政府的支持。而全面推行“暗补”变“明补”,以社会福利代替单位福利,使消费者形成节约意识,这也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此外,由于分户计量关系到节能环保等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政府也应该分担部分费用,减轻消费者负担。

  例如,推动供热单位的企业化和社会化,通过独立自主经营促使其降低能耗,压缩成本。据统计,在北京的供热单位近4000个,而分散、小规模的运营,不仅导致供热质量不高,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当然,供暖这一块不能完全市场化,它具有公共品的性质,供暖价格必须维持在民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如何兼顾市场化和公益性,建立合理的、针对供暖企业的政府补贴制度,也极为关键。

  有官员曾坦言,供暖体制改革比医疗、住房制度改革更为棘手。的确,供暖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政府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千头万绪。但严峻的形势是,中国采暖用能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这种高能耗不仅在能源价格高企的未来代价沉重,更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改革不容拖延。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