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最高价商铺:中介操盘炒出天价

2007-09-14 17:53    作者:杨凯   来源:  

一了解内幕的人士昨日爆料,地王广场能炒出7年后都难达到的单价,主要靠引入策划中介公司刺激购买欲。从此重庆房地产企业开始大量引入策划公司量身“做嫁衣”。

  从深圳引入策划公司操盘,首推认购模式和商业地产按揭

  32.6万元/平方米售出7年前的中国最高单价商铺、90天销售业绩3亿元――重庆地王广场1999年的操盘模式,被业界誉为“地王现象”。一了解内幕的人士昨日爆料,地王广场能炒出7年后都难达到的单价,主要靠引入策划中介公司刺激购买欲。从此重庆房地产企业开始大量引入策划公司量身“做嫁衣”。

  90天回笼3亿元资金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当年地王广场的幕后“操盘手”薛东。他原在深圳从事房地产策划,地王是他在重庆运作的第一个项目。

  考察京沪深后策划案通过

  “1998年,地王广场派人到深圳挖角找策划高手。”薛东说,在与他所在的深圳公司达成合作后,薛东等人被派到重庆负责地王项目。

  薛东回忆,地王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快速回笼资金。当时解放碑的商业地产多是分层销售,对买家实力要求高。“我当时想到分零销售降门槛。”薛称,在考察完北京、上海、深圳后,策划方案获高票通过。

  两个创新:认购+按揭

  薛东说,他促成地王和重庆一银行合作,首推针对中小老板的商业地产按揭。

  除了这一招,薛还在渝首创“认购”模式预售。“地王广场的认购证炒得很凶。”业内人士说,开发商规定交1万元就可预先认购,1年之内,认购证就被炒到了5万元一张,最高的转手3次。

  薛东透露,地王广场90天销售额达3亿元,资金快速回笼。“在资金累积过程中,开发商又拿出大笔资金投放广告。”首席记者 孙黎明

  人物现状

  买家被套牢 中介狂赚480万

  与部分地王广场商铺买家被套牢不同,当年炮制“地王现象”的策划团队中,不少人成了富豪。薛东透露,在运作完地王广场项目后,他所在的中介公司得到了480万元佣金。

  此后,他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房地产顾问公司,为不少楼盘做代理,现在年收入上千万元。“当年和我并肩作战的人,不少自己开了公司,还有人出国留学。”首席记者 孙黎明

  新闻纵深

  深圳商人2000万购房30多套

  本报讯 昨日记者获悉,一深圳商人近日在渝出手2000万元,买下30多套房子。该深圳商人在来渝3次,在江北看中两个楼盘,都是70平方米大小的户型,一下手就买了37套。代理该楼盘的中介公司透露,该深圳商人在深圳还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本报记者

  “还乡团”喜欢购高层豪宅

  本报讯 最近房屋交易活跃,一些重庆籍的深圳人纷纷回渝置业。钢运置业负责人说,这些人多在深圳做外贸、服装生意,家人不少还在重庆,所以回来购买房屋。“还乡团最喜欢的房子是高层豪宅。”该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开发商拒绝炒房团扫盘

  本报讯(记者 柴伟)一部分警觉的开发商现在并不希望“炒家”一次性的买完整栋楼。记者昨日从市场了解到,一深圳炒房团准备集体盘下370余套小户型时,遭到了开发商的拒绝。“会影响商业门面的租售。”德威房屋置换公司负责人解释,一旦全栋楼盘给了“炒房者”,两年内楼上鲜有人住,商家不愿意入住门面而无法招商。

  专家说法

  梁小民:

  中介带来了泡沫

  “房地产中介是导致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运营并没有错。近年,很多商家到处在找噱头。

  梁小民认为,当初下手买地王商铺的人,也许想的也是如何大赚一笔。买家被忽悠了,只能怪自己没有擦亮眼睛。“买房和炒股一样,到处都是陷阱。代理中介要做的就是怎么把房子卖出去卖得好。”

  首席记者 孙黎明

  热点辣评

  谁会接“最后一棒”?

  股市爆跌,倒霉的是最后入场者,被称作接到“最后一棒”的人。“地王现象”中有不少投资人也接到了“最后一棒”。而这个7年前的情景,谁敢说在今天的中国楼市中难见翻版?

  深圳一名房地产营销专家说,深圳房价持续上涨几乎找不到合理因素,主要是炒房客和开发商哄抬所导致。一旦房价回落,来不及逃跑的炒房人将终生背上巨大的负资产。

  也有经济学家说过,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有泡沫存在,而在它破灭前,预测是困难的。眼下各地关于房价有无泡沫的争论正热,但愿不要在我们观望时,转头就遭“最后一棒”。孙黎明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