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接近民生 走近人人有房住的理想
2007-08-27 17:12 作者:杨凯 来源:
从以往更注重住房商品化,到如今优先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走过20年历程的房改,着眼民生的思路越发清晰。
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8月25日结束的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围绕“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展开,重申了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并将农民工和棚户区居民等住房困难群体也纳入其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福利分房旧体制被打破,房改一经启动即呈加速状态,房地产业空前繁荣。经过20年的房改,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然而,在人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的同时,房价上涨过快,成为无数低收入家庭“心头事”。在此背景下,对此次房改新举措人们或许有诸多解释,但如果分析房改走过的道路,可感受到这新政背后的民生背景和政府角色的转换。
各国的经验显示,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不能仅仅靠市场机制解决,需要政府公共服务的支撑。房改启动以来,在推进住房“市场化”的同时,我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
然而,由于房地产连着消费和投资,关系GDP增长,相比对住房“市场化”的热情,地方政府对本应负起的“保障”责任动力不足。因此,出现了一方面房价上涨过快,一方面大量中低收入家庭“望房兴叹”的景象,目前全国仍有近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房价,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旺盛的住房投资需求。最近国务院颁发的《意见》和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则直接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责。
会议重申,将保障对象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并列出明确的时间表。这无疑使近一段时间以来效果似乎不佳的廉租房政策,有了更可操作的制度空间。还有,会议在强调健全工作机制、保障投入的同时,将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并实行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地区领导的责任追究。这些都说明历经几番风雨,我们的房改政策更明确地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透过房改走向的民生背景,我们看到政府已担起公共服务的保障责任,彰显公平正义的内涵。眼下,政策已经明确,相关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不日出台,我们寄望早日见到成效。
《人民日报》 ( 2007-08-27 第06版 )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