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商“终结”毛坯房 精装时代来临?

2007-07-27 16:37    作者:杨凯   来源: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政企合一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这一趋势已毋庸置疑。尽管有着政策的大力扶持,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并没有验收精装房的经验,而绝大多数的国内开发商,也缺乏交付经验。这样的双向经验缺失,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焦点。

  房产商终结毛坯房

  不管你是否接受,也许就在2-3年间,“毛坯房”即将消失。自建设部《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在新建城镇商品住宅的集合式住宅中推行装修一次到位后,诸多品牌开发商相继宣布将只卖装修房。

  继万科宣布从2009年开始将100%提供带有精装修的房子之后,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凯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华润置地在上海的项目亦将坚持走全装修路线。

  然而,即使装修房占足了先天的优势,在其尚未成为市场主流的情况下,依然面临着各种考验。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装修房质量的不过关。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近年来消协等相关部门在受理的商品房精装修投诉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工程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其中工程质量问题占到了一半以上。投诉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从受理的投诉案件来看,工程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木地板翘起、开裂,还有就是出现问题以后装修公司拖延维修。”

  与此同时,记者同样看到在一些装修房的交房现场,购房者会当场提出因精装修质量而起争执的主要问题:“装修材料与广告承诺不符”、“工程技术不过关”以及“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等。

  究竟装修房市场该走向何方?问题越发突出。

  政企联合推动

  即使作为新兴事物的装修房面临着各种考验,但是在逐渐成为未来市场主导产品后,装修房已开始被购房者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市场焦点,其中矛盾与荣耀并存,更成为一条泾渭分明的房地产企业优劣分界线。

  相对于楼市的价格起落,装修房比例的逐年提升,或许还没有引起过多的市场注意,自从建设部在《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实施后数年中,部分市中心区域,带装修的二手房已经达到了八成甚至更多,而100%的装修房目标,在政府及企业的双重推动之下也亦步亦趋,逐渐实现。

  另一方面,除了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开始让更多的企业投身到装修房的领域中来。然而,在全装修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一个比企业目标更为切实的问题是,由于上海曾经提出过实现2005年全装修的目标,首批装修房开始到了交付的关键接点,而这更多暴露了全装修房对于企业的执行难度,以及购买者与开发商的交付矛盾。

  “论工作量,如果毛坯房是1的话,那么精装修会再加1,变成2,甚至是3。”陈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做精装修,因为这首先意味着开发商必须拥有一个高标准的管理团队,而这样的困难事实上在现实中,就成为了很多开发商面对交付矛盾时的困惑。

  “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全装修房质量验收标准。现在惟一可以借用的只有工程质量和住宅质量的有关规定,一旦开发商对整个装潢的过程往往疏于监控,特别是对工程质量和用料难以把好关,全装修房品质就难以得到保障。”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全装修房的透明度并不高,市场规范也没有完全形成,消费者将产品质量寄托在开发商的良心上。

  谁为精装修房定标

  提供全装修房已经成为住宅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人均资源稀少的现状更对节约能源、环保经济的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相关引导性政策陆续发布,产品标准化、供应系列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的产业集群方式,将彻底改变行业状况,以节能、环保为核心营建人居环境已成主流声音。

  “精装修在国内可以说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大家都有自己的做法,没有成形一个标准。现在来看,施工没有问题,甚至做得比香港好,但精装修还做不到。”业内普遍观点认为,目前国内购买者实际上是没有精装修的概念的,国家的政策标准也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全装修房交付并没有一个很可参考的标准。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政企合一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这一趋势已毋庸置疑。尽管有着政策的大力扶持,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并没有验收精装房的经验,而绝大多数的国内开发商,也缺乏交付经验。这样的双向经验缺失,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焦点。
 
     《国际金融报》 ( 2007-07-27 第07版 )

admin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