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给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底气?
2007-06-10 18:19 作者:杨凯 来源: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近日宣布,将于近期对沪房地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首批专项检查对象为“汤臣一品”等三个商品房开发项目。据了解,均价11万元/平方米的“汤臣一品”开盘后,一度创造了中国豪宅的最高天价。但上海市有关部门认为,“汤臣一品”涉嫌“捂盘惜售”、“虚拟交易”等不规范行为。(见6月6日《新闻晨报》)
事实上,“汤臣一品”自面世以来,对其“捂盘惜售”的指责一直不绝于耳。开发商先是开宗明义地表示“只献给巅峰世界的杰出人物”,后又声明“根本不打算卖出”、“高端房地产项目销售缓慢并且有一定的定金合同撤销属基本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买卖是一个买卖双方的博弈过程。“汤臣一品”作为房中极品,开发商敢于“根本不打算卖出”,关键就在于对博弈胜算的信心,对奢侈型消费抱有更强烈的预期。而这种预期的自信又在于,房价不仅会居高不下,还会有更猛烈的涨幅。那么,我们与其打击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不如追问开发商凭什么在房价如此畸高的情况下,还有追求更高利润的胆量?而这一胆量又是谁给的呢?
从最直观的现象观察,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胆量,来源于房地产业的“牛市”―――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持续上涨的房价不但没有出现下降,而且继续攀升;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之内的房价走势似乎将更为残酷,人口结构可能令房价涨十年,政府恐无回天之力。就像股市的疯狂吸引大量非理性资金入市一样,房地产业这头“疯牛”,同样会让开发商“捂盘惜售”。
售价节节攀升的房市背后,潜藏着百姓的沉重负担和经济的不健康发展因素。但要把规范房价的着力点放在整治商家“捂盘惜售”上,可能是本末倒置了。要改变开发商在买卖双方中的强势地位,让房地产交易回归公平、规范,政府的使命不仅在于规范销售行为上,更应着眼于釜底抽薪的得力措施。其中包括,增加有效土地和经济适用房供给,公开房地产开发成本,遏制过度炒房行为。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让开发商失去“捂盘惜售”的动力和胆量,这才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良策。(朱述古)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