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近5个月后,房价究竟是涨了还是跌了,依然如迷雾般困扰着太多局中人。
一方面,部分城市部分地区出现价格深幅调整的苗头,如近期有媒体报道,北京通州区曾经最高涨到每平方米约2.5万元的楼盘,以各种形式优惠后,实际成交价格在1.6万元左右,单价如此大幅度下调,被认为是曾经炒作严重的楼市正在回归理性。但另一方面,同样在北京的房山、大兴等地,再次出现千人排队“抢购”房子的景象,并且这一排队场面不仅仅出现在一线城市,有媒体报道,杭州、南京等地也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担忧房价再次上涨或许成为上述千人排队的原因,相关数据也在印证,近期房价有再次走高的苗头。中国指数研究院8月30日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显示,8月最后一周,在监测到价格的34个城市中,有17个城市的房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武汉涨幅最大,环比上涨46.5%,一线城市上海和广州的房价分别环比上涨7%和2.54%,二、三线城市中的苏州和合肥房价分别环比上涨11.70%和2.18%,三亚、海口和兰州则分别环比上涨了46.06%、12.79%和4.84%。
自4月中旬楼市新政公布至今,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楼市的成交量从大幅萎缩到逐渐放量,成交价格则初步停止了快速上涨的步伐,但在经历了4月的宏观政策密集出台期,5月的政策执行期和6月的政策观察期之后,近期楼市价格却呈现起起伏伏,潜在的购买力量正使得未来房价的预期再次发生微妙变化。8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在北京和江苏视察保障房建设时,曾两度强调要“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巩固调控成果”。因此,在“金九银十”到来的关键时刻,如何巩固楼市调控效果,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关方面的工作重心。
巩固楼市调控效果,首先要坚决贯彻执行此前出台的“新国十条”以及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的配套措施。自4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多个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随后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一时间楼市成交量滑至冰点,但在经过5、6两个月份的观望期后,预期中的房产税等“更为严厉”政策并未再出台,地产调控放松的论调一时尘嚣甚上。但近期国土资源部公告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北京市有关商品房预售款“专户管理”政策的研究,以及银监会建议对四城市“三套房停贷”等,均表明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看到了房价再次快速上扬的苗头,正在继续从严落实相关调控措施,让楼市朝着调控方向发展。
巩固楼市调控效果,应当继续突出加大供应,并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抑制投机者炒房、引导合理住房需求,意在从需求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打击地产商囤地,则在于加快楼盘开发,加大供应。此前,国土资源部在召开的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上报房地产闲置土地面积达到16.95万亩,有研究者计算,这些闲置的房地产用地面积可供开发半年。此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被认为是本次楼市调控的亮点之一,各项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的政策也在陆续落实,日前,北京作为公积金建设保障房的试点城市,其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北京将投入208.99亿元公积金进行保障房项目贷款。
巩固楼市调控效果,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公众以明确预期。本次楼市调控,在此前数年已经历多次,但过往的结果大都是越调越涨,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本轮地产调控也可能与此前的数次调控一样虎头蛇尾,将会因此放弃目前的观望,蜂拥入市,并可能再次引起房价的报复性反弹。因此,稳定公众预期,成为巩固楼市调控效果的关键所在。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可能性,在经过一段时期调控政策观察期后,有关方面再次开始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不管是打击房产商囤地行为,强调严控三套房贷,还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所有政策的初衷无疑在于稳定公众预期,让公众相信此次调控的决心不同以往。这样,楼市调控的初步效果方能更好巩固,房地产市场方能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 赵洋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