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网—齐鲁晚报大众网联合主办

百户居民住"楼降降"3年 有关方面称可继续使用

2010-09-14 21:59 作者:薛明 来源:

本来平整的楼道口地面,如今碎裂成了一块块,更出现倾斜;小花坛残破不堪,大楼拐角处的窗台也断成碎块……杭州朝晖八区的100多户居民,在这样的“沉降房”中一熬就是3年,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本来平整的楼道口地面,如今碎裂成了一块块,更出现倾斜;小花坛残破不堪,大楼拐角处的窗台也断成碎块……杭州朝晖八区的100多户居民,在这样的“沉降房”中一熬就是3年,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而有关方面的说法是:“房屋主体结构并未出现异常,可以继续使用。”

  睡梦中楼房成“危房”

  临近京杭运河、距离杭州最繁华商圈不到4公里,杭州朝晖八区的14幢、24幢、30幢的居民没想到,3年前周边新建农居房开挖地下室后不久,他们的房屋瞬间沉降了近10厘米。

  24幢四单元的周大伯回忆,“房屋沉降没有任何征兆,晚上睡下去的时候还好好的,早上起来单元的防盗门卡住,打不开了。楼道口的水泥地面严重开裂,煤气管道也断了。当时就有邻居猜测是对面挖土造地下室引起;第二天开发商安排我们去住宾馆。”

  记者在这个小区内看到,沉降房屋的煤气管道如今全都换成了软管,并被抬高到1米,紧挨一楼住户的窗子,同时各单元防盗门被不同程度“截短了腿”。楼道口,裂痕将水泥地面分成高低不平的一块块,修复后,新旧水泥颜色不一。走进居民家中,一楼住户的厨房、卫生间内管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漏水。居民说,一遇下雨天,室内排水很难,只得用水勺将水舀起来往外面倒。

  记者发现,朝晖其他小区都在做外立面整修,而14、24、30幢没被安排在内,“因为我们住的是危房。”周大伯这么认为。户主马女士反映,“房屋出现沉降的第二天,施工方将我们转移到宾馆住了近一个月,其间派人到小区把墙面、楼道等的裂缝修补好了。但我们住回来后没多久,原先的裂缝处又渐渐裂开,房屋也没停止沉降。”

  房屋沉降有“波动期”

  下城区农居建管中心项目部负责人日前向媒体记者称,朝晖八区房屋沉降是“潮王人家”新居建造时,开挖地下室所致。地下室离八区的三座楼房比较近,影响到它们;而朝晖这一带地层近20多米土质先天比较松软,八区的房子又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建筑要求不高,地基不深没有地桩。

  这个负责人表示,事发后,他们前后三四次请杭州房屋安全鉴定所作鉴定,这是杭州唯一一家有资质的鉴定单位。对方指出房屋沉降是有波动期的,有可能几个月,也有可能两年内,都会出现沉降;只有等波动期过了,才能鉴定房子是否真正安全。不过,他们认为目前房子“是安全的”。去年3月又做了一次房屋安全鉴定,结论是“沉降没有对房屋主体造成影响,可继续使用”――这次的整个过程都由建筑方、信访局、街道、居民代表一起见证。

  对沉降不要抱侥幸心理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龚晓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房屋不正常沉降事件,有的影响正常使用,有的甚至造成结构破坏。原因很多:一是在房屋周围进行工程施工,如基坑挖土、盾构掘进、挤土桩施工、降低地下水位、市政管线施工等,施工时未能采用有效措施防止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二是房屋本身的设计、施工存在问题,如对工程地质条件了解不充分,造成地基实际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等。另外,城市地面荷载不断增加、地下水抽取过多均会导致沉降。

  “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减小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免事故。对已出现不正常沉降的建筑,可以通过分析,采取一些措施如地基加固、结构补强等进行补救。重要的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近几年我经常宣传‘按变形控制设计’的理念――在已有建筑物周围施工,变形控制非常重要。岩土工程施工绝对不能抱侥幸心理,要加强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发现事故苗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龚晓南教授说。

  浙大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应忠认为,有些问题是可以防范的,如出台法律法规对人工抽取地下水进行限制,对工程建设等加以规范;但现实是,法规制定者和城市管理者、工程建设者对这些问题考虑得很少,只看眼前利益和政绩。 记者蒋萍 通讯员吴禄婵

本文相关新闻

编辑:admin